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鱼鸟共生、山青湖晏,青海向总书记“交卷”(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将主题设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当天,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西宁共同举办了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距离西宁约180公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分会场,当地开展了湟鱼增殖放流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志愿者向沙柳河内放流了50万尾湟鱼。

今日的青海湖,水鸟记录不断刷新、湟鱼储量较快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青海湖生态平衡系统初步形成。

“山水”画卷——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还青海湖山青水绿湖晏

怎样守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青海湖不仅是“水-鸟-鱼”共生的生态乐园,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青海湖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和水气循环过程,与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原、湿地密切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套生态系统,对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西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天然屏障和调节功能。

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出现湖泊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鱼鸟共生、山青湖晏,青海向总书记“交卷”

2021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

再访青海,习近平听取了祁连山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等情况的介绍,实地“验收”青海生态这张山水答卷写得如何——

山林“绿”了——海湖流域沙化草地植被覆盖度逐年提升。

2005年起,青海有针对性地实施封育、禁牧、轮牧、人工种草和水环境治理等综合性生态保护修复措施,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均将环湖地区作为重点,共完成还林28.62万亩,还草9.08万亩。

如今,沙地、裸地、盐碱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能力明显提升、湿地、草原、森林、荒漠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湖水“清”了——青海湖不断“长大”“长高”。近15年来,青海湖水位上升3.65米,水体面积增加344.31平方公里,湖泊水域面积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水平。

鱼鸟共生、山青湖晏,青海向总书记“交卷”

青海湖畔。人民网甘海琼摄

“十三五”期间,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先后建成了共和县倒淌河镇、黑马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改善了青海湖重点乡镇生活污水直排的突出问题。201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地表水水质状况整体优良。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6月9日上午,习近平在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加强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今日的青海,正在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守护好高原的山水草木。

“人文”画卷——

要“保值”也要“增值”打造好“生态旅游大公园”

蓝天、白云、雪山、草原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青海湖这个中国最美湖泊、高原的“蓝宝石”处处彰显着生态之美,吸引着无数游人驻足。

环湖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有山有水、有鸟有鱼,依托青海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生态旅游这一新兴业态深受游者青睐。

面对发展迅速的旅游产业,如何做到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两条腿走路”——

昔日,旅游开发、游人活动在沙岛核心区留下道道痕迹,人为商业开发造成了生态破坏。

2017年8月29日起,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关停了位于青海湖北岸的沙岛景区,停止一切旅游经营活动,对沙岛景区进行封闭整治。曾经景区内的栈道、公厕、观景平台等设施不见踪影,沙岛正逐渐变成“绿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海湖限制旅游经营活动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今年以来,截至5月31日,青海湖旅游人数达到54.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623.83万元。6月以来,到青海湖游玩的游客人数每天在七千人以上。

为全面建设生态青海湖,努力促进青海湖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青海湖景区管理局与国内60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青海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国斌对记者说,我们在旅游开发的同时特别注意生态保护,以生态管护为主。通过生态展示、生态体验的方式,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2020年,青海省文化旅游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06万人,5.45万人通过参与生态旅游脱贫致富。

面对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如何建设好“生态旅游大公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鱼鸟共生、山青湖晏,青海向总书记“交卷”

2021年6月,游客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游玩。新华社记者吴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