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与贫困交织的地方,推进生态扶贫——
冬日暖阳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区,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宛若披上一层蓝色铠甲,熠熠生辉。荒漠戈壁变为“蓝色海洋”,贫困群众喜添“阳光收入”。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光伏板的遮挡下,荒滩上的草又长了起来。村民马生建说,如今他不仅有光伏发电收入分红,还能去园区放羊,每月能挣约3000元。
有的贫困是思想上的,既扶智又扶志——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张扬帆,被派往江西省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员。走访中他发现,相较于物质的匮乏,村民们精神生活的贫瘠更让人担忧。
张扬帆决定重新拾起画笔。2018年11月,他的同心画室在村里办起来了,跟他学画的除了孩子,还有一位特殊学员——贫困户卢保华。43岁的卢保华幼年时不幸患病导致双腿残疾,生活离不开轮椅,不幸的境遇曾让他自卑抑郁。在张扬帆的鼓励下,卢保华从素描学起,彩铅、水彩、油画……很快就在绘画方面展露出天赋。
2019年6月,同心画室举办了一场绘画作品义卖活动,卢保华的9幅作品被一抢而空。
还有的群众根本没劳动能力,开展兜底保障——
今年53岁的慕保记是河南省武陟县龙泉街道南贾村人,妻子和女儿都是重度精神残疾,需要时刻照看。2019年3月,慕保记家被识别符合条件入住精神卫生医养中心。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医疗、康复、护理、文娱、生活照料”五位一体的服务。如今,除了妻子女儿,慕保记还负责看护另外两个人,每个月管吃管住,月收入2000元。
在全国,共有20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稳定实现“吃不愁、穿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