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抵达湖南通道后,中央几名负责人于1934年12月12日召开非常会议,研究解决处于危机情况下的红军行军路线和战略方针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红军必须西进贵州,避实就虚,寻求机动,在川黔边创建新根据地。
1934年12月13日,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当天,中央红军突然改变行军路线,转兵贵州,并于12月15日攻占贵州黎平。
贵州省黎平会议纪念馆馆长张中俞认为,“通道转兵”是一次战术转兵,让红军暂时脱离险境,但“为什么会惨败”等战略分歧仍未解决,“红军处于关键而又难以决策的时期”。
在此背景下,周恩来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中央红军向何处去的问题。
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最后接受了毛泽东等多数人的意见,通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军事战略指引下,挥戈西进,连克剑河、镇远等县城,于1934年12月下旬抵达乌江南岸,把十万敌军甩在湘西南,使得蒋介石企图在沅江以东“围歼”红军的计划彻底破产。
伟大转折后的新起点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至3月先后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巧妙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期间,党中央召开的扎西会议、苟坝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上未能完全解决的组织领导、军事领导、常委分工等问题,成为遵义会议的完善和继续。
一渡赤水之后,在中央红军向云南扎西集结的行军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2月5日开会讨论常委分工问题,明确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