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财政收支平衡一边要增收,一边要减支,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分别下降1.1%、20%。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加大发行政府债券筹资来弥补缺口,保障民生,稳投资、补短板,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
比如,去年我国地方政府累计发债筹资6.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2%。为了加大对基层财政支持,中央将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支持基层落实“六保”任务。去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8.39万亿元,增长12.8%,增量和增幅为近年来最高,重点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倾斜。
骤然加大的债务规模使业内担心政府的债务风险。
截至2020年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28.81万亿元之内,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0.8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GDP初步核算数101.6万亿元计算,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负债率)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风险总体可控。
温来成说,从2020年债券发行的情况看,总体较平稳。“问题就是大规模发债的情况下,由于地方政府项目储备不足,还有部分限额没有用完。”他认为,要保证债务资金发行到位之后,马上能够进行开工建设,形成当年的工程实物量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因为政府债务的资金是有利息负担的,如果发行完成之后不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就会形成财政资金的浪费。
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资金跟项目走”原则,提前做好项目准备,完善专项债券项目确定机制,适当放宽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同时,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对各类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常态化监控、核查、督察机制,对各类隐性债务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