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会议,两个地点,第一批中共党员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夹缝生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陈伉说。
从兴业路出来,记者又来到了位于静安区老成都北路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这里珍藏的一本铅印小册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本32开的小册子最后十页收录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章程。它的诞生,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党的事业由此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站在中共二大会址党章集锦墙前,这些不同年份不同版本的党章似乎正在向游客无声叙述党的百年征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并正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解放上海
“1949年5月27日的清晨,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响了一夜的枪声终于停了,一些胆子大一点的市民陆续走出家门,看到马路两边湿漉漉的水泥地上,躺满了身穿黄色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里,《战上海》一书作者、著名军史学家刘统教授向记者讲述了上海解放的历史细节。
记者所在的交谊楼,正是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指挥淞沪战役时,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
随着抗战爆发,沪西租界成了“孤岛”,当时的交谊楼属于圣约翰大学校址,中共地下党圣约翰总支部在“孤岛”上空传播红色声音,交谊楼便是党总支部开展工作的根据地。也正是这个原因,陈毅选择此处为第一宿营地。
1949年5月26日凌晨,陈毅带领华东局机关和接管干部队伍,从江苏丹阳乘火车到南翔,再与华东局其他领导同志乘坐吉普车来到交谊楼,在二楼交谊厅直接打地铺休息。第二天上午,他乘车到苏州河南岸市区视察,下午又回到交谊室与邓小平同志会面,后领导接管上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