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潮涌历史终将走到百年前那个夏日
1920年的上海,风云涌动。
这年9月28日,上海《民国日报》头版登出了一条“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本学社拟分设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有志学习外国语者请速向法界霞飞路渔阳里6号本社报名。此白。”
一百来字的广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这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青年干部的学校,在党史上意义非凡。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萧劲光等都是外国语学社的学员。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名“00”后讲解员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新华社发
也是在这一年的5月,历经25天的辗转,毛泽东抵达上海,寓居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其间,他经历了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
毛泽东曾去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拜访当时正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酝酿建党的陈独秀。这里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多年以后,毛泽东回忆:“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也是在这一年,29岁的陈望道废寝忘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年8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印刷,首印1000册,很快售罄。9月旋即再版,马克思主义的火种在中国大地上悄然蔓延。
次年的盛夏6月起,包括毛泽东在内,来自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陆续来到上海,住进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据史料记载,一大会议的多项筹备工作在这里完成。从博文女校步行至一大会址,不过1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