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关系国家发展全局,涉及长江上中下游不同流域的统筹协调、一二三产不同领域的转型发展,亟需围绕农业、工业、城镇化等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深入分析流域发展面临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发展。
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近“半壁江山”,是我国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辐射区域最广的流域经济带。在长期开发建设过程中,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出现了森林退化、湿地萎缩、物种濒危现象。农业、工业、城镇化等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面临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影响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制约“十四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农村及农业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治污水平相对低下,导致农村成为绿色转型短板。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及农业污染已经成为当前长江流域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沿岸农村治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相对薄弱,导致城乡生态环境差距日渐拉大。
重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大量工业“三废”随意排放,导致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频发。长江经济带分布着众多重化工园区和企业,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破坏了河湖湿地的生态以及沿岸环境,其对长江岸线的不合理占用,还导致重大环境突发事件不时发生,威胁着所在地及其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