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一次压力测试,一年来的风雨洗礼,身处一线的企业感触颇深。
2月,返岗多人助力武汉抗疫;6月全面复产;9月投资新建产能亚洲第一的低温奶工厂——蒙牛武汉生产基地跑出的“加速度”,让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直呼“不易”。
“今年二季度蒙牛就实现了V型反弹,是国家一系列‘稳链’‘固链’扶持政策以及我们承诺上游产业链的奶农‘不拒收一滴奶’与提供30亿元免息资金等措施,确保乳业供应‘不掉链’。”卢敏放说。
应时调整、危中寻机,韧性十足,中国企业以极强的灵活性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尽显新时代企业家迎难而上的“勇者本色”、创新实干的“智者底蕴”,有力支撑着经济复苏。
化危为机“转型”是关键
又是一个丰收年,秋粮收购正有序推进。
“今年收了500吨燕麦,300吨藜麦,1200吨玉米,全年销售额达350万元,同比去年增加15%左右。”来自“中国杂粮之都”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衡达涌金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海俊喜上眉梢。
近年来,忻州杂粮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农业的高质量转型将无数种植户送上发展快车道。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高海俊介绍,公司先后为超1万户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1833户。“种地有奔头,致富有信心,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回想起几个月前的疫情困境,农户们一度对今年的收成和销售心里没谱,是网店销售和直播带货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海俊说,“触网”的效果超出预期,今年线上渠道销售额达150万,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杂粮具有康养功能,消费市场还未完全释放出来。此次疫情激活了全民健康意识,有信心未来会摆到更多人的餐桌上。”高海俊坚信,疫情防控将推动杂粮成为中国人的“健康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