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期

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期
2020-12-25 11:13:56 经济日报

能源化工产业进入低碳转型关键期

12月22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五站五线”新能源汇集工程正式投运。该项目把当地丰富的风电资源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地,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能源化工企业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新一轮炼化扩能蓬勃兴起,产业新格局正加快重塑。

□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趋势逐渐明朗,内外因素变化倒逼石油公司低碳转型。

□我国已启动氢能顶层规划工作,年底预计有超过8000辆燃料电池商务车、100座加氢站进入示范运营。

全球产业布局正处于变革调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及我国产业布局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状况如何?未来将有哪些新变化?在日前举行的《2021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发布论坛上,业内人士对此进行深入解读。

能源结构显著优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少峰表示,当前全球能源化工产业格局、市场秩序动荡,产品需求及增速普遍下行,价格大幅下跌,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业绩持续下滑。但中国能源化工企业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巨大冲击和严峻挑战。新一轮的炼化扩能蓬勃兴起,大型炼化基地加速形成,炼化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产业新格局正加快重塑。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显著优化,基本上可以实现“十三五”目标。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可以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炼化产业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炼化产能占全球的18%,新材料自给率接近70%。

余皎认为,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成效显著,低碳能源增量达到70%,碳排放强度下降45%,成品油品质也快速升级。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原油累计进口23亿吨,天然气5600亿立方米,海外油气权益产量2.1亿吨当量,已超过国内原油产量。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潇潇预测,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9.4亿吨,“十三五”期间以年均2.8%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5.8%的经济增长。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刘潇潇说,自2013年起我国制造业比例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后,能源消费增速下降具有一定的自然性和必然性。但也必须看到,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人均能源消费整体处在偏低水平。

化工产品向高端迈进

据了解,随着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趋势逐渐明朗,内外因素变化倒逼石油公司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我国炼化行业将进入新增产能全面释放、竞争白热化时期,也是行业整合转型升级期,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将基本完成,化工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新趋势。

报告预计,2025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约54亿吨标煤。其中,化石能源占比约81.2%,比“十三五”末降低3.1个百分点,煤炭占比将下降5.4个百分点至51%,仅天然气占比有所提升。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持续提升,达18.8%,单位GDP能耗将比2020年再降低约17%。

张少峰表示,从国际环境来看,疫情影响远未结束,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继续增加。世界石油需求缓慢增长,市场将开启再平衡新周期,油价回升、产能过剩或将使能源化工产业继续面对艰难时期。

“中国能源产业必将进入一个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新时期。”张少峰说,油气产业将进入全产业链市场化改革深水期,上游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游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将加速形成。随着油品需求达到峰值,炼油产业将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向“减油增化”深度调整。石化产业产能规模持续攀升,多元化供应格局日趋稳固,产业合并与升级将加速推进。

疫情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深刻,未来5年国际油价将呈现中低位震荡复苏走势。世界石油供需两侧将进入高存量、低增量的新阶段,国际油价将保持高波动、中低位新常态。

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受新能源汽车发展影响,石油需求增速将显著放缓,并渐进峰值;而天然气作为低碳能源,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均消费增速。国内勘探开发投资持续加码,确保近2亿吨的石油产量和5%左右的国产气增速。

氢能产业前景良好

炼油化工行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十四五”期间发展重点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炼油、乙烯能力稳居世界第二,PX产能跃居世界第一,千万吨级炼厂数量增加,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炼化产业集群。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柯晓明表示,未来炼化行业将瞄准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加快炼油结构调整,以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提升炼化一体化等,同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将加油站转变为“油气电氢”综合能源补给站。

与此同时,要实现化工差异化、高端化发展。优化烯烃产业链结构、提高芳烃产业链竞争力、突破高端材料技术瓶颈;拓展化工原料多元化渠道,提升价值链空间。

2020年我国已启动氢能顶层规划工作,疫情没有改变氢能产业投资增长热情,20余家大型能源央企跨界氢能产业,年底预计有超过8000辆燃料电池商务车、100座加氢站进入示范运营。

预计2025年前我国氢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仍以示范运行为主,2035年燃料电池车有望达到百万辆级商业应用规模。

据悉,目前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等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氢能行业,相信通过各类企业的协同创新,我国氢能产业将迎来美好的前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晓芳)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各地争相布局 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0-12-15 10:45:33 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蓬勃勃迎机遇

    2020-10-30 10:50:2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能源中国世界之最

    2020-12-22 10:22:45 能源中国世界之最

    德国加快能源绿色转型

    2020-12-15 08:51:02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2020-12-22 10:28:20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黑龙江化工厂爆炸事故致3死4伤 失联人员确认遇难

    2020-12-20 12:18:52 黑龙江化工厂爆炸事故3死4伤

    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我国将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

    2020-12-22 13:32:16 我国将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