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新任务,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用生态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夏晖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王夏晖说,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基于主要矛盾的变化,应着重把握好两方面关系:
一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国内外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决不能简单割裂开来。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一些地方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短期看似经济发展了,实际牺牲了人民健康的利益,最终在发展质量上是欠了账。就像一些地方干部所说,原来只算经济账,吃了大亏,现在要算生态账、社会账、长远账,才能走得长远。
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来讲,绿色发展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了,人们对青山碧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更加迫切,谁都不想“屋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而是要求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完全符合这一本质要求。随着发展阶段的更替,老百姓过去是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
二是“旧动能”和“新动能”的关系。王夏晖认为,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除了传统的土地、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生态产品服务也应成为新的一类要素。很多地区可以依托优质、丰富的生态资源,将其转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新的产业形态,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探索适合本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所谓的“生态产品”,大体上包括我们日常吃穿用的物质产品、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服务功能这么三大类。这些年,为了让“青山”变“金山”,很多地方探索形成了不少好的模式。
如青藏高原一些地区根据高原生态特点,发展有机青稞生产、有机畜牧业。一些地区利用“好山好水”,通过生产高品质的系列农产品,打造生态金字品牌,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一些地区则是通过挖掘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和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的转变,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其他的,还有生态权益出让、生态补偿、土地承包经营、所有权抵押融资等,实现青山变“银行”、居民变“储户”、资源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