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农业科技“最强大脑”效用显现(2)

农业科技“最强大脑”效用显现(2)
2020-12-22 16:12:52 经济日报

值得注意的是,培养计划虽然资金量不大,但发挥的“四两拨千斤”效果明显,充分发挥了人才“孵化器”功能。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入选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直接选为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主持,每年给予20万元绩效奖励。

特种油料作物品质改良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慧珍表示,项目经费稳定支持、灵活使用,极大地释放了科研生产力,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科研氛围。

张文说,培养计划通过创新培养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加大政策扶持,突出服务产业的核心使命,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培养计划还扭转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评价导向。

记者了解到,在培养计划的经费支持下,团队成员可以自主选题做一些相关研究,有利于年轻科研人才的锻炼和培养。在第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的带动下,又一批青年人才成长为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很多青年人才成为农业科研顶尖人才的后备力量。其中,果蔬加工创新团队的徐玉娟研究员(1974年出生),成长为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获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团队中的余元善研究员(1983年出生)获原农业部“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称号。

培育农业科研领域“最强大脑”的效果正在显现。据统计,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50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0多项,13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当选两院院士。张文说,创新团队建设日益完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亮)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