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以来,盐城全市累计改善9.2万户农民住房条件。
三色标志的旅游公路经过一条清澈的河流,延伸到老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老村面貌一新。过去小河两边的厕所和牲畜圈舍,现在成了整齐的菜地;河坡道上的垃圾清理了,种上了绿树。每家门口放有分类垃圾桶,村里有专门的保洁队伍,还建了垃圾集中回收点和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去年,在政策支持下,家家户户屋外的旱厕变成了室内的抽水马桶,牲畜圈舍改成车库。
居住品质提升,生产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佳富村村干部卞业兴介绍,本村传统产业果蔬种植以前不成规模,品质也一般。当地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同时,将全村划分为旅游服务区、老村体验区、果蔬采摘区、新村生活区等4个功能区域,以名特桃果为主导产业,打造特色桃果观光园。
村民集中居住、土地流转整理以后,桃子、梨子、葡萄以及各类蔬菜等连片种植,共4500亩,由集体农场和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年产果蔬8000吨、年收益3000万元。
搬进新家,看到产业日渐兴旺,多年在外打工的严国琪夫妻俩决定留下,一个贷款购置了货车给村里果园、蔬菜基地做配送,一个在附近工业园区的包装厂做会计,“加上土地流转收益,一年能有20多万元纯收入,比在外打工翻一倍,一家人还能常常聚在一起。”
从剪枝施肥到摘桃运输,果园串起的产业链,这几年带动50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两万多元,曾经的负债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2万元。
村民刘海平辞去城里的家政工作回果园务工,一年收入3万多元,顾家挣钱两不误。“现在村庄这么美,走到哪里都有风景,收获时节瓜果飘香。我们佳富村现在算是名副其实了!”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8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