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长约436公里,这在江河奔流的大西南算不上大河,但它的地位却相当“显赫”:它是红军“四渡赤水”的“英雄河”,也是出产世界知名酱香白酒的“美酒河”,更是长江一级支流中唯一未建水坝的“生态河”,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指引下,云贵川三省建立起了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有力推进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赤水河水质发生了根本性好转,干流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径流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鱼类达到149种,实现了三省社会、经济、生态的共赢。
横向合作赋动能
云南省威信县是赤水河上游重要的水源地,沿河的生猪养殖曾是这里的传统产业,同时也对赤水河水质产生了较大影响。2019年7月,县财政给农户发放补贴,将生猪集中起来由环评优良的公司代养,有效减少了污染。在赤水河畔的双河村,仅仅半年时间这种模式就给村集体带来78万元收入,贫困户户均分红2196元。而这些补贴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早在2013年,赤水河流域就探索建立跨省生态补偿机制,但因为缺乏权威依据,上下游难以在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实施目标、分配考核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赤水河生态补偿工作一度停滞。
2018年,国家出台了《中央财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实施方案》。贵州省抓住政策契机,积极协调,促成了云贵川三省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规定只要省际入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即可获得补偿。2019年,贵州省和四川省各出资2000万元补偿上游的云南省,基本解决了上下游投入和收益不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