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生态保护建设让牧民受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建设让牧民受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0-12-06 18:22:14 人民日报

翻越昆仑山、重返唐古拉,见到眼前熟悉的草原,闹布桑周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16年前,他和家人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搬迁到格尔木市南郊的移民新居长江源村。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自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闹布桑周有了一个新身份:生态管护员。

试点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始终尊重牧民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定了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保护唐古拉,是咱作为草原儿女的一份责任,义不容辞。”离开故土十几年,闹布桑周早已在城市站稳脚跟,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开上了越野车,但一听到有生态管护员这个岗位,他没有犹豫就报了名。

身份转型,培训先行。三江源国家公园专门培养了藏汉双语的生态管护员师资队伍,开展生态管护员全员培训,提高生态管护员管护水平。

辨识珍稀野生动物、学习使用红外相机……“出师”了的闹布桑周,如今每个月就要回一次唐古拉草原,每次在责任区巡护近一周,监测草地载畜量、监督草畜平衡执行情况、制止破坏生态的行为、统计野生动植物种群状况、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现在草原生态越来越好,我们更要用心去保护,不能让它再次受伤害。”闹布桑周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家很重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明显感觉“草原变得养人了”。

数据印证了闹布桑周的直观感受。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全面实施沙化治理、退牧还草、移民搬迁等治理项目,成效显著。经过5年试点,三江源草地整体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共有17211名像闹布桑周一样的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实现园区牧户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并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初步形成“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

生态好转,牧民也从中受益。据介绍,生态补助资金由省财政统筹安排,年补助资金达3.72亿元,户均年增收2.16万元。

三江源国家公园进一步拓展生态管护员发挥作用的机制,促进生态管护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融合。

行走在黄河源头鄂陵湖畔,生态管护员索索除了例行的生态监测,还经常向路过的牧民宣传最新的脱贫政策,颇受牧民们的欢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探索“生态管护+基层党建+精准脱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通过向生态管护员培训相关政策知识,使乡镇工作的基础扎根在网格,有效解决了乡镇编制少、人员服务半径大、工作漏洞多等问题,把生态管护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生态管护员机制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表示。

(责任编辑:苖玉轩 CN074)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