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以大力推进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制化进程为基础,处理好社会的不透明性和人的透明性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网络化生存创造了一个超记忆、超复制、超扩散的数字世界,在这样一个数字永生的世界里,人不仅失去了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管理权,具有了自己无法管控的数字身份或数字画像,而且解构了传统意义的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概念,建构了一个虚实结合的网络空间,也被称为“第三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护人的个性化数据、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的私密性,成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第一个着力点。
其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以提升人的判断力为基础,处理好促进平台经济发展和净化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人的网络化生存使人的注意力成为商家开发的经济资源,也成为算法系统抓取个人的信息感知趋向和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相关信息的合理依据,从而拉开了“投喂”时代的帷幕。而“投喂”时代既是一个信息极端碎片化的时代,更是一个寄生于自媒体之上的信息真假难辨的时代。在此情况下,如何提升人们过滤虚假信息和判断事情真相的能力,成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第二个着力点。
再次,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以重塑问责机制为基础,处理好促进网络技术的向善发展和控制人对网络的心理依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的网络化生存使搜索引擎成为人们透视世界的主要窗口,使人与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从认知关系转变为权力关系。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具有的个性化推送能力,使人与数字世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不是人来适应数字世界,而是数字世界来适应人,从而进一步固化了人的社会分层,遮蔽了人的认知视域。对基于搜索引擎的认知责任的追溯,既不能完全归属于使用者或设计者,也不能完全归属于工具本身,而是归属于整个网络系统中交互性的内在行动。基于此,如何重塑科学—技术—社会—认知一体化系统中的问责机制,成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第三个着力点。
最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需要前瞻性地为智能革命的深化发展有可能导致的各种改变做好思想准备与政策引导。当代科学技术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将会把人类社会带向科学—技术—社会高度纠缠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解放将向着从双手到大脑、从肌肉到心灵、从体力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的方向拓展,最终,使人类拥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在此情况下,如何重构新社会契约、如何重塑劳动分配机制、如何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如何促进人们追求高尚的生命意义,将成为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第四个着力点。
《光明日报》(2020年12月01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