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新形势下经济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这个重大问题。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走高,2019年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论是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是从大国发展优势来看,还是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来看,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和关键举措。《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要把握好这一原则,把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作为重点。构建新发展格局,首要的是把扩大内需搞好。需要注意的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循环,不是各自为战、各自为政,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但当前离现代化国家目标仍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议》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我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也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在于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