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1月27日电(记者刘高阳)手指在键盘上跳跃,鼠标不停点击,在记者注视着的不到5分钟内,近50条商品信息在孔珍珍审核下快速划过屏幕。
在这个位于大别山脚下的电商扶贫基地内,32岁的孔珍珍是一名商品审核专家。一年前还是留守妇女的她,如今每天处理近万条来自二手交易平台的商品内容。她觉得,如今自己不仅是“白领”,更是在人工智能算法加持下的“福尔摩斯”。
近年来,河南省光山县通过与国内大型互联网平台合作,引入内容审核、人工智能标注等对学历要求不高的新型数字化岗位,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培育了劳动技能,还提升了互联网平台内容的社会治理水平,建立起了数字化“造血”扶贫新机制。
像孔珍珍这样的商品审核专家,光山还有数百位。他们每天和海量的商品信息打交道,拦截违禁商品、侦测非法信息,虽然辛苦,但是却有着“斗智斗勇”的乐趣,收入也大幅提高了。
“比如‘飞天壁画,支持面交’这样的描述,加上一幅壁画的商品图,一般人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但我们就知道这个人的真实目的是卖酒。”孔珍珍说,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她所在的电商平台禁止二手食品买卖,类似“53度”“贵州香水”这样的商品信息是他们审核的重点。
在人工智能初审的帮助下,存在疑点的商品会被交由审核专家二次审核。一年多来,孔珍珍遇到不懂的,就会主动搜索,与同事分享,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如今,她能在1小时内审核700-800条商品信息,已经晋升成内容审核质检员,收入也涨了。
“下午4点就能下班,赚钱和照顾家人、孩子都不耽误。”孔珍珍说,今年五月她丈夫遭遇事故不幸骨折,现在她每月收入最高时能有七八千元,平均四千元左右,家里的收入基本都靠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