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坐上操控台,眼前的屏幕实时显示码头堆场上集装箱的位置,动动手柄和按钮,集装箱就装卸好了。
在宁波舟山港,做同样的工作,工人以前需要爬上30米高的龙门吊,在工作间一坐就是8小时,不吃不喝不去厕所,每天三班倒。而利用5G网络实现远程操控后,港口装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有望降低50%,工人“从桑拿房走到了空调房”。
5G商用超一年,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类似场景正在千行百业上演。
“我国充分发挥5G赋能工业应用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100个,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成果。”
11月20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开幕。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介绍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最新成绩。
他表示,我国已建设5G基站近70万个,终端连接数突破1.8亿,“5G+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过程中正迸发出磅礴力量。”
制造强国关键支撑
“在上海商飞,制造大飞机的材料是复合材料,要保证质量,过去靠老师傅的眼睛,现在用高清的摄像头,通过5G网络直接传到后台,监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现场举例,他表示,机器人不仅能提高生产质量,也能承担很多危险的工作。
“华为公司预测2025年每万名制造业员工将和103个机器人协同工作,也就是说,到2025年每100个工人里就有一个机器人。虽然只是1%,却具备几十个工人的生产能力。”邬贺铨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