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纪实(4)

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纪实(4)
2020-11-19 09:33:30 新华网

“门难进”“事难办”,老百姓对司法机关望而却步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切中要害:“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

曾经的“立案难”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曾经办事“跑断腿”变成“异地执行”“一网通办”……司法执法机关立行立改,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心。

始终聚焦你我所急所盼所需,用法治的进步保障亿万百姓的美好生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民生关切诠释不渝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始终是法治建设的主体。

饱含人民情怀,铺洒法治中国始终如一的底色——

父母离婚,女儿却不愿按照法院判决跟随父亲生活。今年,重庆梁平法院法官田安琴遇到一个难题。

一边是父亲不惜采取过激手段强留女儿,一边是母亲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从法律上来说很简单,但是简单下判,效果可能并不好。”田安琴说。她回想起曾经学习过的习近平总书记一段讲话,深受启发:

“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了结。”

用法治的温情化解冰冷的隔阂。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今年9月这起案件顺利解决,女孩回到母亲身边。

法治安邦,方有人民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在法治进步中感受更多温暖、收获更多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推动解决广受百姓诟病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问题;

提出执法人员要“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切身感受,规范执法言行,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带给百姓更多安心;

告诫领导干部“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加深入人心。

我国每10万人命案发生数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公安交管改革累计惠及8亿多人次;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5.55%……这份温暖人心的成绩单,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温度和力量,映射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迈向法治化新境界的坚实脚步。

植根民心,走出依靠人民推动法治进步的人间正道——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人民发出的有力号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动力。

“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

“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高扬的思想旗帜,凝聚共建法治中国的力量。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加快融合,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普遍落实,更多人作为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亲历公正的实现,见义勇为者在法律支持下“理直气壮”……

新时代的中国,法治伟力感召人心,法治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8月20日,市民走过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故道公园民法典主题长廊一角。新华社发(孙凡越摄)

奉法强国的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法治中国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境界,在应对风险挑战中开创新局面,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对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向着复兴梦想砥砺奋进,中国如何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法治,安邦固本的基石。困难越是艰巨复杂,就越需要更好发挥法治作用。

以法治“固根本”——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瞬间: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载入宪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这是中国法治史上的重要时刻:

6天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手抚宪法庄严宣誓。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国家领导人宪法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铮铮誓言,以上率下,展现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意志。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设立国家宪法日;国歌法、国旗法、国徽法构成落实宪法规定的国家象征与标志重要制度;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并实施香港国安法,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沐思想之光,循法治之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提升,由静态的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中国之治”的基石更加巩固。

以法治“稳预期”——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鲜明论断,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如山承诺。

老朋友坚定续约,甚至“一口气签三年”;新朋友纷至沓来,一大批全球巨头首次参展……疫情挡不住热情,第三届进博会吸引各国企业踊跃参展,展览面积扩大近3万平方米。

实施外商投资法、修改完善专利法和著作权法,依法加强企业产权保护,用法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用法治构建稳定预期,让“有恒产者有恒心”,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更可期待。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护航下,中国社会铺展更加和谐的未来图景。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法治始终是稳定器、压舱石。

“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这是中国掌舵人的坚定决心,也是法治中国的必有之义。

以法治“利长远”——

“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

绿水青山,法治护佑。加快生态文明立法,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环保执法检查、环保督查和环保执法力度;以公益诉讼促生态保护,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确保人民享有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共迎美好未来。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维护英烈尊严,依法惩戒“老赖”,树立规矩意识,保护正当防卫,鼓励见义勇为……让法治与德治更深地交融交汇,树立社会良好风尚,挺起中华民族“精气神”。

立己达人,兼济天下。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加快中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倡议后疫情时代的联合国“厉行法治”,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互利共赢,法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选择。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关山飞度,大道笃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亿万人民的法治信仰日益坚定,磅礴浩荡的法治力量正在汇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为民族复兴千秋伟业夯基固本!(记者赵承、霍小光、邹伟、杨维汉、罗沙、王琦)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

    习近平进博“金句”

    2020-11-03 12:25:30 习近平

    习近平上合“金句”

    2020-11-10 08:45:06 习近平

    习近平的战疫日历

    2020-09-08 08:36:24 习近平

    习近平的九月

    2020-10-05 21:20:34 习近平的九月

    习近平的黄河情

    2020-06-10 15:52:09 习近平

    习近平的七月

    2020-08-03 17:06:31 习近平的七月

    习近平妙语点“金”

    2020-11-18 11:27:26 习近平

    海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

    2020-10-16 14:01:55 习近平

    习近平这些暖心话情满三湘

    2020-09-19 21:20:32 习近平

    习近平在湖南考察

    2020-09-18 21:53:32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