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无鱼”二字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长江流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典型的区域,曾经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最高峰时曾占到当时全国淡水捕捞总产量的60%。
然而,近几十年来,长江的鱼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水中大熊猫”白鳍豚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淡水鱼王”白鲟已连续15年未见;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下降了90%以上……
在许多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的记忆中,长江曾是“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然而,人们不曾想到,司空见惯的江豚如今会成为珍稀物种,随处可见的鱼群也会有穷尽的可能。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作出一系列实施长江禁捕退捕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实现全面禁捕。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将实行10年禁捕。
“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今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
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母亲河养活渔民祖祖辈辈,现在该是我们报答她了。”响应禁捕政策,江苏张家港永联村“船老大”沈国华主动结束44年“以江为家,逐鱼而行”生活,和村里其他12户渔民一起谋划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