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自主创业忙
本报记者姚雪青
转型创业,是今年57岁的老高之前从没有想过的。
老高名叫高富林,和父辈一样,十来岁就开始在长江江苏如皋水域从事渔业生产。“过去长江水质很好,鱼也多;后来污染增加,鱼也慢慢少了。”老高坦言,自己也想过主动改换行当,但没资金也没技术。
转折发生在去年,随着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启动,心里早就有所准备的老高,作为如皋市满舱渔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带头响应号召,年底前按时上缴了渔船和网具。
退捕后,根据渔船大小和生产规模,他领到了包括拆船费、渔具补偿费、渔民补助等在内的近46万元补贴。计划多干几年再回家养老,老高决心重新找份工作。
今年年初开始,如皋市针对渔民上岸后的转型发展开展了几轮培训。“有电商、电焊、厨师,我都参加了,对推荐的企业也很满意。只是年龄太大了,刚干熟就面临退休,没有合适的岗位。”老高告诉记者。
今年4月,一家测量公司找到老高,请他帮忙进行码头测量。“我跟他解释,渔船都上交了,这些需要专业的服务船才行。”虽然没帮上忙,但凭着多年水上生活经验,他看到了开展长江交通服务的新机遇。
老高发动合作社另外8名退捕渔民,用补偿款和积蓄凑齐了20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了一家船舶服务公司。听说渔民要自主创业,当地政府也非常支持,渔政农业执法大队牵头人社、海事等部门进行帮助指导。
“政府部门在企业设立审批和服务保障船建造审批方面,给予了政策扶持,包括审核优先、流程加速等。从5月有创业想法到6月办好证照,只花了一个月时间。”老高介绍,市里还承诺给予15万元的3年无息贷款,解决退捕渔民创业起步阶段资金周转上的困难。
尽管公司的首艘服务船还在建造,由渔民转型的员工也还在培训,但由于船舶服务需求量较大,已有不少业务主动上门洽谈。“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船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老高告诉记者,发展方向是作为码头测量和维修的服务船、补助船,以及作为大型货船的交通船进行物品采购、人员接送等。
“以前捕鱼是体力活,还得看天收;现在服务是技术活,旱涝保收。”如今的老高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信心。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0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