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十三五’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向。
5年砥砺前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有8项已提前完成。天蓝水净地绿的美丽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蓝天白云持续增多。
每天早晚,家住甘肃省兰州市段家滩的王俊杰都会沿着南河路走一走。“原来空气污染严重,想在外面唱歌都感觉张不开嘴。”王俊杰说,“这几年,兰州空气质量改善非常显著,如今在黄河岸边散步、健身,山水相映,天朗气清,心情舒畅。”
不仅是兰州,近几年,全国的空气质量总体上都在持续提升。监测数据表明,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今年1至9月,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2%,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预计能够顺利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4.5%以上的目标。
碧水清流愈发澄澈。
搭载红外线等装备的无人机每天定点巡航,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无人船便会自动前往采集样本送检;铁塔上的5G智能摄像机,筑起水源地保护区的电子围栏……为全面改善长江水生态环境,江苏泰州建立大数据平台,整合多方信息,架起了一张立体式监测监控网。
多措并举,持续攻坚,5年来,长江江苏段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泰州市民欣喜地发现,江豚嬉戏的场景重现了。数据显示,2019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为优;干、支流22个国控断面中,好于Ⅲ类的比例为86.4%,比2015年提高23.2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的大江大河、小沟小汊,污水锐减,清流渐多。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达到74.9%,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为3.4%。
不仅如此,5年来,城市黑臭水体大面积消除,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捷报频传,近岸海域陆源污染治理有序推进。
生态系统更加健康。
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近年来,我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速推进,山河披绿装,风景更优美。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达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75.6亿立方米。
今年9月初,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专家组来到青海玉树,对公园试点以来的工作进行全面核查“体检”。经过5年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草地整体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目前,东北虎豹、神农架、普达措等10处试点均进展顺利,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
生态保护机制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新的空间规划体系更加注重落实新发展理念。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持续推进,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景象不断呈现在世人面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越走越坚实。
《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2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