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魏巍对于战争、战士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他曾说,与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相适应的应该是一部鸿篇巨制,仅仅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远远不够。“写一部长篇的念头,1953年春天二次赴朝时,就在我胸中强烈地鼓胀着了。”1978年9月,75万字三卷本的长篇小说《东方》诞生,深刻再现了那段火红的岁月。
在魏巍的构思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读来依旧令人热血沸腾: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全国人民那种革命热情像火山爆发,处处冲击着我,引起我进一步的思考,又从理性上加深了认识,越想越不简单……这些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今天的东方已经不是昨天的东方,东方变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伟大斗争给予我的感动,从理性上对这场斗争意义的认识转化为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这场斗争非写出来不可。
魏巍历经半生征战,心中无比热爱和平,他在《鸭绿江情思》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你那碧盈盈的江水,在孩子们的钓鱼竿下安静地流去。”
魏巍和他笔下的“浴血英雄”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这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段话,现在读来,仍觉惨烈。
“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地从心里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在朝鲜战场上,魏巍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魏巍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战士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什么哩!”
时任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回忆道:“魏巍把《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送给打阻击战的官兵们时说:‘你们才是这部书的真正作者。’”
“谁是最可爱的人”温暖了一个时代
魏巍家中有不少来信和赠送的纪念品,看后非常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