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个社区有1500多名绣娘,几乎家家都做马尾绣。“企业会根据绣片图案的大小、复杂程度、质量等支付工钱。”据统计,如今社区里的马尾绣制作企业已有14家,前不久社区还成立了马尾绣协会,组织带动广大群众绣出更美好的生活。
地处黔桂交界的黔南州少数民族超过40个,占当地人口总数的近六成。在脱贫攻坚中,黔南州注重将少数民族文化与产业、就业等融合,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搬迁群众增收致富。
从田间走进车间
拿惯了锄头的覃想燕,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朝九晚五地上起班。
家住三都县周覃镇拉近村的覃想燕是布依族人,2019年以前,一家人守着两亩地过活,“那时候特羡慕有份工作的,也想过出去打工,但孩子正在念书,出远门实在放心不下,只能靠丈夫打零工维持着。”
2019年,听说邻村的一家香菇企业正在招工,覃想燕直接跑去报了名,“一直盼着能在家门口上班,好不容易等到机会,无论如何也得抓住。”她顺利地成为企业的一员,第二天便来园区报到。
“除了种香菇,企业还做菌棒加工,供应周边乡镇30多个合作社,带动群众一起发展产业。”企业负责人陈金棒之前一直做木材加工生意,到了2013年,决定转型做菌棒。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接连建起了育苗大棚、菌棒加工车间,还在周边流转土地种植菌材林,形成较为完整的香菇产业链。
目前,该企业共有员工51人,27人是贫困户。他们大多数都跟覃想燕一样,摘菌子、做菌棒等,“刚来那几天,一直有专人培训,几天就学会了。”
在陈金棒看来,最重要的是能覆盖更多贫困户,带动他们增收,“截至目前已经供应了180多万棒,还有50多万棒的订单等着交货。这就像撒下种子一样,香菇产业开始在周边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