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实干在一线】
对一名金融行业的专业干部来说,47岁到51岁可谓事业的收获期,可申慧民却选择了去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有人问他这5年值不值,他笑着说:“这个扶贫干部我还没当够,还想带着乡亲们一起振兴乡村呢!”
带上父母去驻村
1969年出生的申慧民是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贵州分公司的一名专业干部,2016年起担任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永和村同步小康工作组组长和第一书记。
“当时省委组织部征求单位意见,我就主动写了申请,最后如愿入选去驻村。”申慧民说,当时觉得自己20多年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在脱贫攻坚一线一定派得上用场。
永和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1576人,少数民族群众占了63.3%。虽然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由于长期封闭,生产生活条件都相当恶劣。“能不能适应村里的环境?需不需要人照顾?”年过七旬的父母对这个从未离开过贵阳的“孩子”依然有些放心不下。
“我们跟你一起去驻村吧!我跟你妈都是学医的,去了还能教村民用用药、给他们看看病。”父亲提出这个想法,申慧民有些迟疑。但拗不过父母的坚持,于是,申慧民就带上父母来到了永和村。
经常上山采药的父亲看到村里的200多亩“放牛坡”荒着可惜,就跟申慧民商量怎么利用起来。一座“花果山”在他脑海里渐渐成型:在荒山上种植果树和观赏植物,建设融合经果林和森林公园的农旅一体化项目。想法有了,立即行动。申慧民负责引进贵阳的一家环保公司投资,父母负责说服村民流转荒山,在贵州省林科院工作的妹妹和妹夫无偿做规划,还捐出了大量的珍稀树苗。
正在一家人全力以赴为“花果山”而忙碌时,不幸突然降临。2018年3月,申慧民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9个月后去世。“父亲在病中都念念不忘‘花果山’,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一定要把它做下去。”面对至亲的离去,申慧民忍着悲痛坚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