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有承包耕地农户数2.07亿户,通过土地流转经营30亩以上的农户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5%,经营自家承包耕地的小农户占大多数的情况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也就是说,“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到十亩田”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面对的现实。这就需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形成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规模经营,让小农户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89.3万个。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是必然,但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毛德智提醒,在推进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他说:“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民对生产托管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各地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要因地制宜,不强求一种模式,不搞‘一刀切’。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先从农民不愿意干、干不了或干起来不划算的环节入手,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农户多元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耕期间,一大批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保姆式”生产托管服务,减少了农民集中下地的风险,保障了春耕顺利开展。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加快发展机遇期,但当前,还面临供需对接不畅、服务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毛德智指出,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已组织开发了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今年将在部分省份开展整省试点。
毛德智介绍:“今年在山西、安徽、山东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份在项目县开展整县试点。目前,农服平台的公共服务对接、项目管理、名录库建设、作业管理等功能运行良好,有效发挥了促进服务信息对接、推动服务资源合理流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项目监管成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