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福建三明市践行“两山论”样本观察(2)

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福建三明市践行“两山论”样本观察(2)
2020-10-11 19:09:17 新华网

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等“金字招牌”的泰宁县,旅游是头等大事。人口14万,全县总劳动力的五分之一从事旅游业。

在县委书记吕国健看来,守着绿水青山,要转化成金山银山,关键在于创意、产品和产业融合。“绿水青山没有赋予经济业态,就是‘荒山’一片,把人文、历史、自然环境融合起来,打造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才能把生态效应转化为产业效应。”

(图文互动)(8)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福建三明市践行“两山论”样本观察

游客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的千亩莲田花海漫步(2018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际溪村的“耕读李家”是近年来泰宁县推动旅游转型升级而重点打造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突出“耕读文化”,与台湾文创公司合作,建立闽台美丽乡村交流中心,打造“李家客栈”“快乐骑行”“鹿趣园”等一批项目,每年吸引10余万名游客前来休闲度假。仅旅游这一项,村民人均可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收入也从原来不到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24万余元,实现了脱贫摘帽致富目标。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三明通过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大力培育森林康养、休闲旅居、培训研学、文化美食、医养结合等新业态、新产业,打造“绿色农业”特色品牌,一县一品,渐成规模。

文旅康养、生态农业等产业兴旺,给当地群众带来大量就业岗位,通过品牌打造,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村集体、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民宿、餐饮、特色种养等产业,收入逐年提升。

(图文互动)(3)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福建三明市践行“两山论”样本观察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洋溪镇饱饭坑村梯田及民居(4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把绿水青山大文章做得更好

2014年以来,三明市有8个县取消了GDP考核,实行农业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减轻了基层压力,促进了绿色发展。

三明坚持绿色导向,强化正向激励和刚性约束,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进行分类审计评价,构建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大生态环保格局。

目前,三明共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等面积近1400万亩,受保护国土面积达全域面积36%,每年植树造林20多万亩,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连续多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99.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79.8岁,林深、水美、人长寿成为三明亮丽名片。

(图文互动)(5)守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福建三明市践行“两山论”样本观察

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均口镇修竹村,瑜伽爱好者在千亩莲田花海里表演瑜伽(2018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宋为伟摄

绿色、环保、健康等理念在当下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扩大内需、消费升级背景下,生态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了更宽广路径。

目前,三明正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抓手,做好绿水青山大文章。“以产业生态化促转型升级,推动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向占领价值链高端转型,发展新材料产业;文旅康养和现代农业相结合,让生态产业化带来更高价值。”林兴禄说。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