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李晓东
“今年一定争取保持五颗星!”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村民泽让杰家门旁贴着的“红原县‘星级评定’评比卡”见证着她家的变化。2019年,泽让杰家“环境卫生”“教育支持”相继由四颗星变为五颗星,当年末,她家被评为“五星户”,获得一头牦牛的奖励,激发了她和其他村民继续奋进的斗志。
消除“精神贫困”是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近年来,日干村以“星级评定”为核心,探索实践扶贫扶志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既搭建了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桥梁,又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
“星级评定”破解“精神贫困”
五年前,泽让杰一家的经济来源就靠4头牦牛,一年纯收入只有两千多元。在脱贫攻坚战中,红原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泽让杰一家终于住上了两室一厅的新房。为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防止返贫,红原县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泽让杰家一次性获得8头牦牛的奖补。到2017年,泽让杰实现了脱贫。
与泽让杰一样,日干村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脱贫,2017年日干村实现了贫困村摘帽的目标,2019年实现了整村贫困户全体脱贫的目标。2019年底,红原县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
成绩喜人,但扶贫干部在帮扶过程中也意识到,红原县作为一个海拔高、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高寒纯牧区县,综合贫困程度较深,部分贫困群众自身条件较差,拼搏奋斗、向上向善认知缺乏,仍然存在着脱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的心理,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精神贫困”成为其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这种消极思想,不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而且这部分思想消极的人即便脱贫了,因其缺乏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贫。”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