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李晓东
“今年一定争取保持五颗星!”在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村民泽让杰家门旁贴着的“红原县‘星级评定’评比卡”见证着她家的变化。2019年,泽让杰家“环境卫生”“教育支持”相继由四颗星变为五颗星,当年末,她家被评为“五星户”,获得一头牦牛的奖励,激发了她和其他村民继续奋进的斗志。
消除“精神贫困”是稳定脱贫的重中之重和难中之难。近年来,日干村以“星级评定”为核心,探索实践扶贫扶志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既搭建了干部群众合力攻坚的桥梁,又扶起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
“星级评定”破解“精神贫困”
五年前,泽让杰一家的经济来源就靠4头牦牛,一年纯收入只有两千多元。在脱贫攻坚战中,红原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住房问题,泽让杰一家终于住上了两室一厅的新房。为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防止返贫,红原县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泽让杰家一次性获得8头牦牛的奖补。到2017年,泽让杰实现了脱贫。
与泽让杰一样,日干村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陆续脱贫,2017年日干村实现了贫困村摘帽的目标,2019年实现了整村贫困户全体脱贫的目标。2019年底,红原县也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
成绩喜人,但扶贫干部在帮扶过程中也意识到,红原县作为一个海拔高、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高寒纯牧区县,综合贫困程度较深,部分贫困群众自身条件较差,拼搏奋斗、向上向善认知缺乏,仍然存在着脱贫主动性差、依赖性强的心理,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精神贫困”成为其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这种消极思想,不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而且这部分思想消极的人即便脱贫了,因其缺乏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也很有可能再度返贫。”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说。
“扶贫先扶志。”2015年,红原县率先在瓦切镇日干村试点“星级激励”评定机制,将全村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星级评定范畴,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评定,对获评“五星户”的贫困户予以公开表彰,并发放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等奖励。
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说,要通过评定和奖励,让奋发向上、勤劳致富者得荣誉受尊重,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者没面子坐不住,掀起人人争当“五星户”的热潮。
科学评定激发内生动力
据介绍,“星级评定”坚持“全员参与、民主公开、示范带动”三项基本原则,按照感恩意识强、勤劳致富强、诚实守信强、遵纪守法好、卫生环境好、教育支持好、家庭和睦好等“三强四好”七项标准,建立1至5星评价体系,对每户贫困户确定具体星级,确保实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两个核心目标。
评价过程公开,评定结果公示。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说,“星级评定”工作始终在群众广泛支持下开展,每一步工作都必须在绝大多数群众同意的基础上才实施,坚决防止出现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件发生,赢得了全体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行动和参与。
“星级评定”每季度评定一次,年末进行综合评定、表彰奖励。获得五星评价的贫困户,可根据自己意愿,自主选择牦牛、摩托车、电冰箱等不超过3000元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奖励。
此外,五星户还将优先实施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慰问关怀、优先推荐表彰激励,在解决发展资金、劳动力就业等具体困难上也将获得更多支持。对积极支持乡村工作、文化水平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5星户,优先考虑纳入村两委后备队伍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选拔为村两委委员。
动态管理掀起比学赶超热潮
“‘星级评定’工作本身不是目的,没有一劳永逸和‘铁帽子王’。”红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定不搞“终身制”,按照“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要求,每年进行一轮重新评定审议。
据悉,对于连续两年被评定为5星的,由村申请、乡镇推荐,报请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奔康能手”荣誉称号;对主动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想办法创收增收的,可根据情况提升星级,对评为5星的贫困户,采取激励措施进行重点帮扶,示范带动更多贫困户积极争创5星。
反之,经过村两委审议并经公示后,及时调降星级,对提星升级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对降星降级的贫困户,村两委谈心谈话,并给予教育、指导、帮扶,督促向好转变,以此激励贫困户好上更好、越来越好,实现良性循环。
在2019年的评定中,日干村一名村民在“勤劳致富、环境卫生、教育支持”方面被扣了分,只获得4星。他感到十分惭愧,表示要在今年努力迎头赶上,注意这些被扣分的问题,争取拿到5星。
2018年,通过定点帮扶单位支持,红原县组建“星级评定”激励基金180万元,并建立补充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全县推广。截至目前,红原县评定五星户222户,“调星降星”处理贫困户238户,其中216户因及时端正态度、表现积极提前恢复帮扶。
当前,比学赶超争当“五星户”的良好态势正在红原全县上下形成,“扶助容易扶志难”的现实短板问题得以破解,全面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有力确保了脱贫成果长远可持续。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05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