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基层代表座谈会后,时隔仅几天,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主持召开了谋划“十四五”第七场座谈会。
这场座谈的主题聚焦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这几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民生关切”。
↑座谈会上,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图片:新华社记者刘卫兵、饶爱民)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以至2035年中长期,民生问题呈现哪些新趋势、人民群众有怎样的新期盼?我们该如何做出新规划、拿出新成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长期跟踪调研的课题。
一个重要的视角摆在观察者面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着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正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时代新人新坐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十四五”时期培养的人才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正是干事创业的“当打之年”。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新中国百年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考验着“十四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透露出两个关键性信息。
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
办好思政课,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去年3月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前几天,总书记赴湖南考察时,又走进了小学和大学里的思政课教学现场。
↑9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同正在上思政课的同学们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