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营销方式、培育自主品牌、打破技术瓶颈
未来须向定制化、绿色化生产转型
“近年来,陶瓷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不少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保持了一定增长幅度,但今后的发展任务仍然艰巨。”展望未来,樊瑞新分析道,一方面,消费市场出现新变化,不少企业还未能适应新的营销模式;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不振,企业经营难度增大,“要经受住种种冲击和挑战,陶瓷企业须持之以恒加快转型升级。”
——要适应营销模式转变,为好产品谋得好销路。
“过去给别人做配套,渠道掌握在下游企业手中,他们的日子好过,我们才好过。”张钧说,今年受疫情影响订单缩水,倒逼企业主动开拓销售渠道、直接面向消费者。决心易下,但由于缺乏市场资源和相关人才,一度推进缓慢。张钧表示,企业希望能在人才引进、市场对接方面得到相关引导和支持,让技术优势尽快转变为市场优势。
樊瑞新认为,互联网等新营销模式的兴起正在颠覆传统营销模式。“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支持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展销会等方式,协助企业开拓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加快提升品牌意识,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推动装备制造自主化,助力更多企业迈向智能化。
与建筑陶瓷相比,我国日用陶瓷市场体量相对较小,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制造能力较弱。“目前,我们的核心自动化设备和配件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生产水平还比较低,尚不足以支撑陶瓷企业自动化转型需求。希望将来能有改观。”尹忠伟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从长远看,推动关键零部件攻关、高端专用装备技术改造是整个轻工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
在调查采访中,许多从业者看好陶瓷业发展前景——“陶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材料。”“与其他产业不同,陶瓷的可塑性极强,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樊瑞新认为,随着消费需求更加高端化、多样化,陶瓷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将逐步向定制化、绿色化生产转型,日用陶瓷要在提升文化品位和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建筑陶瓷则应聚焦多功能、节能型等技术研发,“总之,国内陶瓷市场需求还会稳定增长。企业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产业摆脱‘小散弱’,迈向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3日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