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榕江县根据自身条件,将果、蔬、药、菌、猪、鸡作为自己的六大支柱产业,板蓝根正是具有种植优势的药材之一。在政府布局下,全县14个乡镇种植了13500亩南板蓝根,建成了占地22000平方米的传统古法蓝靛膏基地。刘洋团队对老百姓种植的板蓝根进行收购,整个基地还会拿出6%~7%的利润二次分配给村民。
蓝染,根植于当地自然禀赋与文化活力,开始串起种植、加工、旅游的产业链条。
2018年,榕江县政府联手刘洋创建了月亮故乡非遗文创中心,发展基于蓝染技术的文创产品,同时为带动贫困妇女就业,建立了千匠百艺蓝染扶贫车间。车间坐落在县城中的卧龙小区,小区中的住户全部是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扶贫车间有12位固定员工,每月1800元基本工资加计件工资,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固定接订单合作的手艺人还有200多个。
“月亮故乡”通过订单式培训和生产,培育和带动了5个乡村合作社、两个传统印染织布坊等,解决125位建卡立档贫困人员就业。但仅凭手艺人,还不足以发展成品牌。“有的非遗项目几近消亡,有的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和现代产生互动,以消费驱动传承。”刘洋说。
对蓝染有深入研究的贵州省凯里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吴安丽认为,要想成为品牌,设计很关键,以设计活化非遗,更能从新鲜感走向更大众的审美,从神秘感转向更普遍的生活哲学。
“我们的一点优势在于,我恰好就是设计师。”刘洋多年来走村串寨向民间高手学习,研究理论、面料、工序、针法,提取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文样优化,既懂设计又懂手艺。服饰、背包、床品、灯具、地毯……这些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创产品,市场价值和溢价能力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