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天天学习 | 9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中德欧领导人就中欧关系深入交换意见,为下阶段中欧关系规划方向。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和平共处的力量坚定一分,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多一分保障”,并再次重申,中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对此,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做出重要论述。
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用中国儒家的“天下为公”思想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礼记·礼运》,阐释了儒家学派的政治理想及其对未来社会的憧憬。
【释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后世的儒家学者托名孔子进行的答问。“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天下”,特指天子统辖的区域;“公”,按东汉经学家郑玄的解释,即“共”的意思。其意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就是说不把国家当作一家一姓的私有物。在这个理想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表达了中国古人对尽善尽美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