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2020-08-06 17:22:25 新华网

新华网呼伦贝尔8月5日电(记者焦鹏)在呼伦贝尔境内的阿伦河畔有个白桦丛生的地方叫查巴奇鄂温克族乡,这里世代住着鄂温克族猎人,以狩猎驯养为生。直到1990年,为改善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猎人们放下猎枪,分得牧场和土地,开始畜牧业农业相结合同时发展副业的生活方式。

8月3日,记者随“幸福花开新边疆”采访团走进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猎民村,遇到朴实的鄂温克族青年孟文龙,他在猎民村承包经营一家民宿。孟文龙介绍,民宿是旗里出资建的,他家把土地流转出去了,家里人一起做民宿,每天能接待游客40多人,一年收入十多万元,日子过得踏实,这是前辈在狩猎时期不能比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孟文龙在自己经营的民宿中。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孟文龙喜欢本民族文化,他经营的民宿房屋是典型的鄂温克族风格建筑,房顶上铺着每年换新的苫房草,房屋两侧有两个大大的烟囱供室内火炕使用;室内墙面上挂着农具鄂温克木叉和孟文龙小时候睡过的鄂温克悠车,他说家里兄弟都是在这个悠车上长大的;还有他家用乡里白桦树汁制作的碳酸饮料,别提多好喝了。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孟文龙经营的鄂温克族风格的民宿。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孟文龙和兄弟们小时候躺过的鄂温克悠车。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铲草用的鄂温克农具。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猎民村民宿的灶台。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孟文龙民宿院内鄂温克少年在玩旋转秋千。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查巴奇”在鄂温克语里是“白桦丛生的地方”。乡里有着丰富的白桦树资源,鄂温克族人用桦树皮制作容器、餐具、服饰、船只等种类繁多的狩猎工具、生活用品。

在猎民村手工艺工坊记者见到年轻时打过猎、扎过撮罗子(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的那春林,他正在用桦树皮制作蝈蝈笼子。鄂温克人会在笼子里放上蝈蝈,把蝈蝈当作鱼饵带到阿伦河钓细鳞鱼。他身旁的桦树皮船、储物筒、刀具配件都是用桦树皮制作的。那春林说今年已接到一批展品订单,预计可以收入4万块钱,家里流转的土地还可以为他带来3万多元收入。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那春林在猎民村手工艺工坊制作白桦树皮工艺品。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那春林制作的桦树皮筒。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那春林制作的捕鱼用蝈蝈笼子。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那春林不光会制作桦树皮用品,还会制作大轱辘车,同时也是呼伦贝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鹿哨的传承人。那春林松开猎枪的手,紧握着鄂温克族传统文化,猎取着更多的致富新机遇。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那春林展示自制鹿哨的声音。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那春林制作的鹿哨上刻着鄂温克族图腾“撮罗子”。新华网 焦鹏 摄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那春林的奶奶年轻时制作的桦树皮筒。新华网 焦鹏 摄

采访结束,坐在山坡上看着猎民村的风光,看着那春林送我的蝈蝈笼子,我想孟文龙和那春林的愿望是一致的,都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传承好本民族的文化。他们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因为他们勤劳朴实又赶上了好时代。

【幸福花开新边疆】白桦丛生的地方

图为俯览查巴奇鄂温克族乡猎民村。新华网记者 焦鹏 摄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