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创新基础设施短板,优化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创新基础设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新基建是数字时代创新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打造基于政务云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跨境支付平台等新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落实,将有力地支撑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此,应重视提升科研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加快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鼓励通信设备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组成开源社区,驱动操作系统等加速国产化,形成市场驱动的自主芯片产业生态,为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底层技术标准和技术路线竞争提供生态支撑。
打造政企协同推进模式。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以外,积极拓宽社会化、市场化投融资渠道,可以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导向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对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轻资产项目,要进一步完善信贷政策,降低企业债门槛,为不同项目匹配差异化融资模式。要及时调整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关系,协调新基建投资过程中政府规划与项目商业化运作的关系,在保证地方决策弹性的同时,尽早规划信用体系、审计、质监、医疗等领域“全国一张网”,通过标准协调,为全国数据融合共享做好架构准备,保障新基建网络的集约高效、安全可靠。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效衔接的产业协调机制,促进行业管理者、新基建供应方和应用方及终端消费者的多方协同,在技术标准推动、商业项目对接、技术联合攻关、创新平台共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新基建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基础技术和支撑技术高度复杂,大规模应用高度依赖于产业生态的形成,任何国家和企业都不可能垄断技术标准和技术专利,唯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推动产业落地。在新基建领域,不同国家优势各异。在当前形势下,需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国际合作,培育支持若干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标志性的合作项目,比如,加强中日韩大数据应用、物联网、5G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共享共赢。
《光明日报》(2020年08月04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