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7月27日发布消息,根据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确定的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力争两年完成81条精治类、达标类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和87条维护类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今年上半年,包括梨园中街一巷、西营路、中山大街、建设路、翠屏路、果园路等在内的21条背街小巷,首批完成了精细化整治提升,正在接受区级验收。
通州站前的西营前街,过去曾是一条违建扎堆的街巷。300米长的路段上,一间挨一间全是私搭乱建的门脸房,分布着装修店、洗车房、小饭馆等20多家店铺。而如今,走在整治提升后的西营前街,路边的景象已与去年截然不同。街边的违建拆除后,不光拓宽了人行便道,还建起景观墙。有的路侧围栏上,点缀着燃灯塔的浮雕;有的路边护坡,则装饰着运河、拱桥、漕船等浮雕图案,还原了昔日运河两岸的热闹景象。
曾被居民小区围墙圈起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了足有上千平方米的站前休闲小广场,一个个休闲座椅设置在绿荫下,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憩空间。“过去几年,我们对整治提升后的背街小巷进行验收的时候,觉得只要看着干净美观就行了。但今年,验收标准再次提升,有些不便民的、看着不美观的、色调不统一的地方,都要继续整改提升。”
与过去的背街小巷验收不同,此次验收首次增加了“精治”这一新标准。所谓“精治”,就是整治完成后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在达标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比如,整治提升后的“精治类”背街小巷,每天都要有专人进行巡视。“小巷管家每天巡视的时长不能少于2小时,巡视发现的问题必须记录在案,形成‘小巷管家日志’。
三年来,全区已有140条背街小巷完成了整治提升。“城区的背街小巷已经基本整治提升完毕。”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管理科科长张春霞表示,除了管理要更加精细化之外,下一步,已经整治完毕的背街小巷,还将进一步提升。
比如,可以在部分街巷节点,加入一些富有通州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或是设计元素。“有的路侧围栏可以增加通州的文化符号,有的阻车桩可以加入副中心元素,有的空地则可以立起运河特色雕塑等。”
按照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今年通州将完成32条精治、达标类整治提升任务。2021年完成49条精治、达标类整治提升任务。2022年老城范围168条背街小巷全部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并实施长效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