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经济贫困与生态恶化的路径选择。毕节曾经是经济贫困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典型,一度陷入“越荒越生,越生越穷,越穷越荒”的恶性循环。为摆脱贫穷标签,毕节试验区立足资源特色,选择发展兼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生态“含绿量”和产业“含金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共搬迁群众284806人。实施退耕还林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有效修复生态,先后获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2019年,毕节人民生活实现了基本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8倍,贫困发生率由56%下降为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从14.9%提高到57%。实践证明,毕节试验区坚持牢牢守好“两条底线”,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成功超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束缚,从“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中胜利突围。
激发内生动力的真实写照。毕节试验区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等靠要”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打通教室和现场、教员和学生、理论和技术、思想与实践的界限,增强了党组织号召力和影响力。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搬动贫困大山、彰显时代风貌的老支书文朝荣,种下一片林、带出一群人的“草鞋书记”刘安国,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用行动诠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优秀党员干部吴贤耀等一批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推动脱贫攻坚的好干部,锤炼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这种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底气、骨气和志气,成就了毕节试验区从“不适宜人类居住”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华丽蜕变。
毕节试验区30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为毕节创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一个时期,毕节试验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着力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闯新路,全力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实现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的再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