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这些政策措施,记者注意到,大多都包括要素成本、财税、外贸出口和金融等内容,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而在诸多政策中,加大金融支持确保企业流动性、稳定员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无疑是政策发力点。
没有“蜻蜓点水”,杜绝“撒胡椒面”,密集出台政策的背后是“点穴式”的精准帮扶。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中小企业遇到融资难题。为化解难题,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贷款1689亿元,直达支持13.2万余户企业和农户,惠及面同比扩大3.3倍;6月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
好政策,及时落地见效是关键。为此,杭州市上线了“亲清在线”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让惠企政策“1分钟”落地。截至7月17日,“亲清在线”数字平台上线政策超150项,累计兑付金额超24亿元,惠及企业16万家、员工68万人。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浙江各项“减负”政策中,有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社保费用减免是获得感最强的项目之一,与税费减免共居“榜首”。在全省层面,浙江通过实施免征、减征、缓缴三类社保减免政策,下大力气为企业减负,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600余亿元。
铁路义乌西站,一辆辆集装箱大卡车不断汇集,等待着将集装箱装上中欧班列。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背后涉及的关联企业有200多万家。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延迟发货、取消订单等困难接踵而至。稳住外贸基本盘,义乌如何打方向盘?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稳外贸离不开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同样也离不开企业开拓创新、危中寻机,共同推动外贸经济发展。
“这场疫情中,外贸企业最期盼的扶持就是出口前保险。”浙江金士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小民喜出望外,“现在政保携手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外贸强心针’”。作为一家提供市场采购代理、国际物流等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刚刚投保了市场采购出口信用险,“这样一来企业抵御风险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