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
最近,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基地里呈现一派忙碌施工景象。在这里,吉利年产60万台变速器生产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第一台样机已下线进行检测和调试。“项目能够顺利投产,多亏了开发区雪中送炭,政策和服务及时到位。”吉利长兴变速器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
“项目对地基要求非常高,必须填下3米厚的宕渣,这就需要大量石料。”项目刚一开工,项目经理黄晓东就皱起了眉头,上哪儿找这么多的石料呢?专项服务领导小组闻讯后调研发现,南太湖废弃矿山整治工程产生的大量矿渣正好可以解燃眉之急。更让黄晓东感到意外的是,经开区10多名后备干部主动当起“监工”,连续几个月三班倒,协助项目方监测矿渣质量。
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发展动能就蓄积起来了。长兴县摸准问题、精准施策,用好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出政策的“含金量”。为此,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健康发展12条政策意见和支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9条政策意见,同时加快推进2019年大工业政策兑现工作,截至目前已兑现政策资金1.09亿元,减轻企业各类负担29.1亿元。
疫情,是浙江经济面临的一次“大考”,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发展的希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浙江以时不我待的气势频频出手,打出政策组合拳,帮扶市场主体。省级层面出台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30条意见;出台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17条意见;出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16条意见;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方案;出台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
与此同时,浙江各地也密集推出政策组合拳,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助力企业共渡难关。杭州市出台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1+12”政策,从金融、社保、租金等方面全方位帮扶企业;宁波市出台了覆盖社保、金融、财税、外贸、房租等多个方面的18条政策;绍兴市制订了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20条政策意见等。
梳理这些政策措施,记者注意到,大多都包括要素成本、财税、外贸出口和金融等内容,从多个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而在诸多政策中,加大金融支持确保企业流动性、稳定员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无疑是政策发力点。
没有“蜻蜓点水”,杜绝“撒胡椒面”,密集出台政策的背后是“点穴式”的精准帮扶。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中小企业遇到融资难题。为化解难题,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优惠贷款1689亿元,直达支持13.2万余户企业和农户,惠及面同比扩大3.3倍;6月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92个百分点。
好政策,及时落地见效是关键。为此,杭州市上线了“亲清在线”新型政商关系数字平台,让惠企政策“1分钟”落地。截至7月17日,“亲清在线”数字平台上线政策超150项,累计兑付金额超24亿元,惠及企业16万家、员工68万人。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在浙江各项“减负”政策中,有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社保费用减免是获得感最强的项目之一,与税费减免共居“榜首”。在全省层面,浙江通过实施免征、减征、缓缴三类社保减免政策,下大力气为企业减负,预计全年可为企业减负600余亿元。
铁路义乌西站,一辆辆集装箱大卡车不断汇集,等待着将集装箱装上中欧班列。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其背后涉及的关联企业有200多万家。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延迟发货、取消订单等困难接踵而至。稳住外贸基本盘,义乌如何打方向盘?义乌市委书记林毅表示,稳外贸离不开减税降费等政策组合拳,同样也离不开企业开拓创新、危中寻机,共同推动外贸经济发展。
“这场疫情中,外贸企业最期盼的扶持就是出口前保险。”浙江金士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小民喜出望外,“现在政保携手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外贸强心针’”。作为一家提供市场采购代理、国际物流等服务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刚刚投保了市场采购出口信用险,“这样一来企业抵御风险的信心更足了”。
为了扶持外贸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义乌市创造性推出了全国首个市场采购信用保险,保额达2300亿元。在外贸货款拖欠风险发生后30天内,由外贸主体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最多可赔付30%,降低了货款拖欠对企业经营的风险。另安排专项资金1.78亿元,扩大政策性担保范围,对两个月贷款执行基础利率“零利息”的政策。今年1月至5月,义乌市出口1016.7亿元,其中5月份完成出口324.9亿元,同比增长18.4%。
好风凭借力。浙江上下政策组合拳齐发力,经济的韧性在疫情面前没有失色,反而更加明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6月底,浙江省在册各类市场主体773.44万户,在册个体户498.15万户,同比增长12.56%。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V型回升”态势,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3%,其中,数字经济持续领跑,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