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5)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非遗”足迹(5)
2020-06-13 12:19:28 新华网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五月五,过端午,挂香包,插艾草。

端午将至,在江苏徐州潘安湖畔马庄村,83岁的王秀英每天早上6点起床,早饭后就开始配制中药、穿针引线,缝制香包。

“很多地方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将香包佩戴在腰间、胸前可驱邪避暑。”王秀英说。

王秀英是徐州香包传承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庄村,走进村里的香包制作室,还花钱买下一个王秀英制作的中药香包,笑着说“我也要捧捧场”。

王秀英说:“总书记的‘捧场’让我很受鼓舞、更有自信,下定决心好好传承,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近年来,马庄香包做出了产业“大文章”。马庄村党委第一书记毛飞介绍,村里成立民俗文化手工艺合作社,培育中药香包制作能手200余人;投资200余万元打造集香包设计、制作、展示、体验、销售为一体的香包文化大院。

“在加大产量的同时,我们还注重提高香包档次,努力将其打造成徐州的伴手礼。2019年马庄香包销售额达800万元。”毛飞说。

而今,集刺绣、中药、中国结等传统文化元素于一身的古老香包,在现代生活中“如鱼得水”——它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网红”纪念品、年轻人日常佩戴的“时尚单品”、居家的常备保健品。

“小香包蕴含大乾坤,普通手艺深藏活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就能服务于今天的生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传承中华民族的生态观、生活观和文化观,用精气神、人情味、创造力去哺育今天的文化创意产业,希望越来越多的乡村手艺装点新时代美好生活。”(记者周玮、余俊杰、翟翔、姜潇、冯源、段菁菁、张浩然、魏婧宇、贺书琛、王迪、朱筱)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李平书 CN080)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