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方评估,‘天琴一号’六大技术在轨验证全部通过,即将进入拓展实验阶段。”作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传递了这样的好消息。
去年年底“天琴一号”发射升空后,团队成员除了需要破解技术难题外,还要迎接疫情的挑战。中山大学天琴中心副主任叶贤基说,出于任务需求,今年1月,部分成员在武汉工作。疫情发生后,这批成员行动受限,一些科研工作被迫延误。
面对困难,团队表现出更加昂扬的斗志。给卫星发送指令延迟了,抢时间弥补操作,大家相互补充工作,确保不出现“卡壳”……5月21日,“天琴一号”圆满完成半年在轨任务,捷报频传,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面向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高精度惯性基准技术的国家。
点火指令下达,火箭脱离发射台升空……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胖五”直入长空,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成功发射。
“胖五”火箭箭体的特控电缆由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张公卓拿着细小的电缆对记者说,特种电缆要适应强大的破坏力、高温等苛刻的环境。为了确保其准确性,疫情期间,研发人员不断深入现场,无数次进行验证。
当张公卓等人分享“胖五”成功升空的喜悦时,还有一群科技工作者正对火星探测器进行调试。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姬琪刚从海南省文昌市出差回来,他在那里完成了火星探测器的相关测试工作。
并不是没有过害怕和担心。疫情发生时,姬琪一直在文昌市,妻子怀孕6个月,家人也惦记他的安全。但任务都是倒排工期的,缺少一个人、耽误一小时,整个项目都会受影响。
“我们多做一点,在一些技术上我国就有望早一天从‘跟跑者’变为‘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西藏大学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天禄说。
记者:陈俊、褚晓亮、孟含琪
参与采写:谢樱、王炳坤、董瑞丰、王建、马晓澄、闫睿、何磊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