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2020-04-17 14:21:45 中国交通报

引航员,是港口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一直以来,厦门港40多名引航员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引领一艘艘船舶安全进出港,向全世界船长们展现出超高的技术水准,获得了广泛赞誉。

杨其猛,作为厦门港引航员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疫情期间的复工复产大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2月以来,厦门港每月接靠中外船舶超过1000艘次,实现疫情“零输入、零扩散”,为厦门市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间,杨其猛每个月要完成30艘次的引航任务,其中包括3月18日,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地中海米娅”轮(载箱量达23756标箱)靠泊海沧嵩屿码头。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疫情期间,杨其猛身穿防护服执行引航任务。

每次上船,杨其猛除了做好个人防控,不忘跟船长及船员们普及科学预防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知识;叮嘱他们,航运船舶连接、承载着的是全球经贸往来,它们的运营绝不能停,也绝不能成为疫情传播的通道。

连续作战引领巨轮安全进出港

2月13日凌晨4点,杨其猛顺着扶梯,登上靠泊在码头的集装箱轮“中远热那亚”号。为了防控疫情,杨其猛和他的同事们每次上船都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不少引航员表示,当爬上驾驶台时,经常会感觉呼吸困难,好像要窒息一样。

来到驾驶台,杨其猛和船长互致问候,没有握手。

261米长的“中远热那亚”号,要通过海沧航道、主航道开到港外。虽然,海面被大雾笼罩着,不过,凭借着工作29年、引航超过14000艘次的丰富经验,这条十多海里航路上的每一个细节,杨其猛都清清楚楚。

清晨6点,“中远热那亚”号顺利出港。和船长互道珍重后,杨其猛顺着软梯回到引航小艇。十几分钟后,他又爬上了船长364米的巨轮“达飞狮子座”号。这次要做的,是进港靠泊。这艘庞然大物靠泊码头,不容有一丝差池:巨轮没有轮胎、不能刹车,海面下暗流涌动,操作必须精准、一次到位。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2月13日,杨其猛引领长364米的大型集装箱船“达飞狮子座”进港靠泊海沧远海码头。

“船舶和码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动辄以万元计的成本,现在正逢疫情,船上的货物,可能关系着战疫,关系着很多企业复工复产。”杨其猛说。

20米、10米、5米、2米……在杨其猛的操控下,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的巨轮,以每秒0.1米的速度、以完全与码头平行的姿态,稳稳靠了上去。靠稳的那一刻,船长禁不住带头鼓起掌来:“good job(干得漂亮)!”

从船上下来,杨其猛没有回家,直接到引航站继续办公,将引航工作记录在案。20余年来,他记录了厚厚十二大本的引航日志。在同事们心目中,他已经成为了厦门港“引航活字典”。

结束了当天的工作任务,杨其猛又穿上志愿者红马甲,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测温、登记、解疑……此刻的他,脸上少了几分引航时的严肃、果决,多了几分热情和亲切。

引航30年安全无事故

杨其猛在引航战线已奋战近30年。几十年来,他累计完成超过14000艘次的船舶引航作业,安全无事故。

面对记者“一个优秀的引航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提问时,杨其猛给了六个词:好学、热爱、坚强、冷静、敏锐、担当!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深夜引航。

“引航员是个技术活,靠的是不断稳扎稳打,一个新人需要三年实践学习,才可以独自引航。成为一个全能的引航员,需要15年的时间。每一次引航都是一个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要做到老学到老。因为,你碰到的船舶、天气、船员、水流等等不可能与上次完全一样。何况,航运技术、港区条件日新月异,如果不好好学习,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杨其猛告诉记者。

所以,他永远认真对待引航日志,总是不断尝试新的挑战与任务。“每一次记录是一个总结和积累的过程;每一次挑战全新的任务,是一个厚积薄发蜕变成长的过程。”杨其猛说。

杨其猛是热爱引航工作的,2004年起走上管理岗位后,他先后任厦门港引航站引航科副科长、安全技术科科长、引航科科长等职务。虽然担纲着繁重的站务管理工作,但他始终坚守在引航生产一线。自2012年以来,他平均每年引领中外船舶达500艘次,在厦门港所有引航员中名列前茅。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2019年8月27日,引领“达飞箭鱼”轮靠泊海天码头。

“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除了热爱,我们找不出别的理由。”厦门港引航站站长陈伯雄告诉记者。

2009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二,厦门港外海正刮着8级大风,船长273米、吃水达16.6米的十五万吨级铁矿船“月神”号,因船上海图资料不足,加上气象条件恶劣,船长对安全没有把握,连续两天无法完成进港指令。

引航站领导在得知情况后,决定打破常规,指派杨其猛到距离引航登轮点约20海里的台湾海峡登船。他乘坐拖船长途跋涉,克服了在大浪中颠簸前行、晕船呕吐等艰苦障碍,历时6个小时,顺利将该船靠上海沧矿石码头。这是厦门引航史上最远引航距离的纪录。

“我们每天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各样不确定因素,风向、潮流、操作……每一个细小的因素都可能引起一场灾难。这么高压的工作,需要一颗坚强的心。”杨其猛告诉记者。

2012年11月21日,杨其猛引领船长334米、吃水11.6米的大型集装箱船“长捷”轮进港。过程中因突发船体故障,造成右舷无法靠泊。面对退无可退的紧迫局面,他大胆打破常规,在落潮流速近2节的情况下,反向操作,调头左舷靠泊,安全平稳地将其靠上海天码头10号泊位。看完这一系列操作,当班船长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而这种针对超大型船的反潮水应急操纵,在厦门港引航史上也属首例。

“冷静可以让引航员临危不乱;而敏锐,则可以让引航员灵活应用水文、潮汐、天气、船舶自身等各种因素,解决面对的困难。”杨其猛说。

感动交通 | 30年,他把引航做到了极致!

杨其猛获外籍船长点赞。

在杨其猛看来,一个引航员的担当首先体现在,敢于承担艰巨的任务。他曾经出色完成当时世界最大超巴拿马型汽车滚装船首次从船坞下水引航总指挥任务;成功引领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美慈马士基”轮顺流调头靠泊嵩屿集装箱码头,在调头区直径仅为680米的狭小水域内指挥船长达400米的超大型集装箱轮顺流调头靠泊,在国际港口界都是一次令人感佩的壮举;成功引航集装箱船“东方香港”轮(船长400米,载箱量达21413标箱)成功首靠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

而杨其猛的另一份担当,则来自于他的共产党员身份。正是这份党员的担当,让他可以在台风来临时,能坚守防台风一线,顶着风雨,在惊涛骇浪之中攀爬引航梯,守护港区和船舶安全。也是这份担当,让他走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线,站在复工复产的第一线。

因出色的表现,杨其猛多次被上级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文明服务十佳标兵”及“福建省港航系统最佳引航员”等光荣称号。2018年7月,他被授予“全国十佳引航员”光荣称号,2019年9月,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最美港口人”。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