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13日,国资委党委召开中央企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视频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国资央企力量。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帮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3月16日起,国资委网站推出“脱贫攻坚央企行动”系列报道,聚焦中央企业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扶贫途径上的积极作为及成效。敬请关注。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一下飞机,他转乘火车、汽车,从重庆一路往东约3小时车程,伴随着蜿蜒的长江,穿过密集的隧道来到石柱县,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
总书记走过的这条路,有一批扶贫干部,走了25年。
1994年,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1995年起,中核集团正式加入帮扶石柱县的队伍中。
脱贫攻坚这场持久战,中央企业始终冲锋在前。从受命的第一天起,中核集团数百名扶贫干部前赴后继,将爱与责任融入行动。
燃尽烛火微光照亮一方天地
中核集团与重庆的渊源远早于石柱县的帮扶。
1964年,一批核工业人,扎根重庆。“在接到集团委派帮扶石柱县的任务时,我刚当上厂长助理不久,从同事手中接过帮扶石柱的任务,心里只有四个字,不辱使命。”1994年,石柱的帮扶工作转至中核集团的“核电粮仓”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刚刚上任厂长助理的肖林接到了分管石柱扶贫工作的任务。
几乎没有报道也没有太多的关注,历史又一次在无声中完成了交接。
将小我融入大我,中核集团在铸牢国家安全基石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历史使命的转变,从实现国家站起来到助力国家富起来。
中核建中位于四川宜宾,90年代从重庆市到石柱县公路、铁路都还没通,从重庆到石柱七、八十分钟的动车,肖林天未亮从宜宾出发,路上要耗费将近11个小时,盘山的土路颠簸不断,出发前带足干粮,一路不停歇,每次到县里都是深夜,迎接他们的只有黑暗寂静的大山。
当时还没开始扶贫干部驻村工作,肖林和中核建中扶贫工作小组的同事们把这条盘山路走了几十遍。
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峰坝交错,沟壑纵横。位于重庆东部长江南岸的石柱县,自然风貌被完整保存,大美山川,是许多人眼中的诗与远方。
在肖林眼里,目之所及没有美景,只有大山深处不通水不通路、赤贫的村民。当时的石柱县没有一栋楼房,更不要提离县里还要走上几个小时山路的村庄,最穷的村民因为好几年没有收入,家里除了一床破棉被和一口锅,什么都没有,住的房子摇摇欲坠。几天的走访下来,肖林只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马不停蹄回厂里商量扶贫方案,要钱要人,再回县里与县政府沟通,商定最快最可行的方法,立刻执行。这是牵挂老乡生活、只想让他们尽快脱离贫困的赤子心,也是核工业人一以贯之的执行力和中核速度。
摸清贫困的根子,对症下药,一切都按照既定的方案逐步实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通水修路,依托当地优势发展香料、错季蔬菜种植等产业,改建扩建学校、设立助学基金,开展医疗扶贫,捐款捐物……
从1995年开始分管石柱扶贫工作,一直到2016年退休,肖林在厂里职务变动的同时,一直干着扶贫,多少个春节都颠簸在那条来往石柱的盘山路上,他把帮扶石柱当成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完成。
“一想到山里还有吃不上饭的村民,什么美景都没心思欣赏。让村民过上正常的日子、有稳定收入、生活有盼头,说的文艺一点,能像一盏路灯一样发挥点光和热,照亮一方小天地,也算对得起这些年走山路磨破的那些鞋了。”已经退休几年的肖书记笑着说。
在最黑暗的日子与光明重逢
谭地生从2010年10月起担任石柱县扶贫办副主任一职,十年间,他亲眼见证了石柱县在中核集团的帮扶下,一天天变好,一步步实现了“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