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光明日报记者赵洁
走近云南弥渡,群山苍翠,放眼望去,是一片片油菜花与蔬菜地。在外工作的人、居家务农的人一一放缓了脚步,和家人享受着团圆时光。
疫情的爆发打破了新年的喜悦。在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委会,一个戴着口罩、拄着竹棍、两鬓斑白的老汉却不愿停下来。他就是村民口中的“曹老”,有着13年驻村工作经验,从2019年3月开始驻守红星村的59岁扶贫“老兵”——曹庆源。
红星村地处弥渡县东部山区,下辖29个村民小组,有1600多户。2019年3月以前,红星村在弥渡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垫底。曹庆源刚到红星村时就面临着危房改造进展缓慢、空心房拆除整治难等问题。
家住红星村委会孔家营村村民小组的村民自聪贵一家三代7口人住着土房,条件简陋、人均居住面积不足。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沟通,话家常、讲政策、说案例,自聪贵一家都拒绝危房改造。
吃了无数次闭门羹的曹庆源仍不愿放弃,当他知道自聪贵的孙子因为生病需要开证明、找医院时,他又帮忙联系医院、写材料,解决了自聪贵一家的难题。自聪贵孙子看病有着落之后,曹庆源又忙着介绍自聪贵的两个儿子到村里的工程队工作。家庭收入增加,政府危房补助到位,历时5个月,自聪贵一家危房改造的工作终于做通。一家人住上了新房,还多了一间临街铺面。自聪贵惭愧地说:“之前我们一家的态度确实不好,没想到你们真的帮我们考虑问题,谢谢你们。”
自聪贵家的例子只是危房改造中的一例。近一年来,红星村改造了634户危房,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这一切离不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奋斗的曹庆源和扶贫工作队队员。
弥渡县是大理州除大理市之外坝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县,建设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2018年以来,弥渡县落实国家“一户一宅”政策,深入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用作解决村民宅基地刚性需求、村内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复垦等。其他乡镇的工作在顺利推进,唯有红星村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