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又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要提高实体经济的地位,强化实体经济的功能。要知道,只有实体经济恢复正常,才算真正的复工复产;只有实体经济呈现发展活力,中国经济才算真正有活力。
要正确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多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实体经济创造社会价值。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一切都是空谈。同时,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形态、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要“虚”和“实”相互关联,不可或缺,避免陷入“虚拟化陷阱”。2008年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背后是虚拟经济玩过火,而实体经济空心化。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造城运动”,房地产开发过度等问题,其本质是虚拟经济过热。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生产成本上升、虚拟经济泡沫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近些年我国实体经济经营环境趋紧、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低端过剩、高端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应对疫情、恢复经济的关键在于实体经济的振兴,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确认识发展实体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向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靠实体经济稳增长、上水平、攒后劲。
要正确处理好“软”和“硬”的关系。金融要回归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本源,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是针对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补上实体经济的短板,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要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要优化信贷结构,既要保障铁路、公路、高铁、高速公路和水利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投放,也要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还要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当前特别是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