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近日,网络上流传的一张《温馨提示》刷爆了朋友圈。
抢蔬菜、囤口罩……这些行为反映出的是大家对于疫情的恐慌与忧虑,未知的病毒来势汹汹,非理性的恐慌同样令人心忧。
疫情时期容易出现哪些心理行为问题?
我国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各地人民群众受到疫情影响,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发热门诊患者和住院隔离患者容易感到焦虑、恐惧、孤独。
一线医务工作者要层层穿戴防护装备,最直接、最密切地接触患者,面临感染的风险大,压力过大,容易产生疲劳紧张甚至耗竭崩溃的情绪。
普通民众面对新发传染病的未知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担心害怕,而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也会做出反应,例如看到网络上介绍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觉到咽干咽痛、胸闷、头昏等。
无论是过度焦虑还是恐惧,这些情绪都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因此,非常时期,我们既要抗击病毒,也要战胜恐慌情绪,科学理性防控疫情。
面对疫情,请戴好“心理口罩”
1月26日,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导各地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心理健康宣教和危机干预服务,以帮助公众科学对待疫情,减轻疫情对大众心理的干扰及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该校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为全国民众紧急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