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宪法和具体法律条文保障民族团结,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确保各族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广泛权利。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健全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和民族法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宪法有关规定为根本,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面对新时代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新情况,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调节关系,在法治轨道上汇聚力量、平衡关系、调节利益、规范行为,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
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存续之根。各民族在长期而频繁的文化交流中相互吸收、借鉴、改造和创新,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守正创新中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持久力量。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继续挖掘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要大力传承革命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力,使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
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继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各族群众联系制度、代表座谈会制度、民族事务协商制度、矛盾纠纷处理制度等具体制度,确保各族人民真正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共享社会治理和改革发展成果,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和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5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