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实践——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20年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胡璐、蔡馨逸、林碧锋
9月,陕西省延安城区以东30公里的薛张流域,满山披绿,生机盎然。山上种植着阔叶林和针叶林,山腰经营着梯田和苹果园,山下则是鱼塘和大棚。
“退耕前,流域内全是荒山荒坡。”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乡长杨树伟感慨道。如今,当地林草覆盖率已由退耕还林还草前的18%增长到90%以上。
自1999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下来田、还以林草,带来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退耕还林还草助“绿”中国版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介绍说,1999年以来,全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8亿亩,其中退耕地还林还草1.9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3亿亩、封山育林0.46亿亩。
他说,通过一“退”一“还”,工程区生态修复明显加快,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一些地区提高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百分点,生态面貌大为改观。
在陕西,延安市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9个百分点。昔日“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的黄土高坡,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实现了山川大地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建设的成功样本。
在贵州,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
张建龙说,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造林面积占我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目前成林面积近4亿亩,超过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