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权威人士详解沪市公司运行情况:经济实力担当整体稳中向好
中证网讯(本报记者联合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成长史。现在,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优等生和主力军,其运行质量如何辩证看待?对“爆雷”公司的监管情况怎样?广大投资者如何有效避雷、防雷?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上交所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场资深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些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深入研讨,共商良策。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事实证明,沪市主板公司已成为有底气、有韧性,经得起风浪、抗得住摔打的实力担当。在宏观经济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的当下,尽管上市公司风险有所增加、业绩有所波动,但这都是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并不掩盖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向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主旋律。作为资本市场的一线监管机构,交易所始终坚持以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为根本要务。对风险问题公司,绝不手软;对质优规范公司,大力支持。同时,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是市场各方共同的职责,需要大家凝心聚力、同心同向,以开放、理性和包容的心态共同助力上市公司迈上新台阶,迎接新征程。
一、近期,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运行情况比较关心。沪市公司整体质量如何?如何看待近期一些公司出现的风险事项?
对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和风险情况,需要坚持辩证思维,全面、客观地看待。沪市蓝筹主板市场上,绝大多数沪市公司专注主业、讲求规范,是我国实体经济当之无愧的“基本盘”,问题公司尤其是重大风险公司,实际仅是一小部分。业绩绝对数上看,沪市公司2018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5万亿元,占GDP约37%,净利润2.80万亿元,其市场容量和深度今非昔比,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大大增强。业绩相对数上看,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实体企业增速13%)和4%(实体企业增速7%),主营业务增速仍然较快,盈利能力较2017年度明显放缓,与整体经济情况基本吻合。运行质量关键指标上看,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数的公司1194家,占比达到80%;扣非后净利润连续三年为正的公司1117家,约占75%;沪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1.3% (扣除金融业),近三年均在61%左右,基本维持稳定。投资者回报上看,2018年度分红金额9100亿元,约480家公司连续三年每年分红30%以上,约80家公司连续三年每年分红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