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有五年。五年中,人才、技术、资金加速涌动,作为战略地之一的天津,正“乘风而起”。
未来网天津8月1日电(记者刘文静)“津门极望气蒙蒙,泛地浮天海势东。”过去,由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近代中国看天津”。如今,协同发展浪潮起,天津再迎发展“加速度”。
曾经各管“一亩三分地”,如今三地共下“一盘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已有五年。五年中,人才、技术、资金加速涌动,作为战略地之一的天津,正“乘风而起”。
京津联动共建未来科技城人才涌入资金“落地开花”
“鱼米之乡”结出科技果实,“北方江南”唱响协同发展新曲……过去,天津市宁河区被称为“京津肺叶、物种宝库”,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吸引了无数游人。如今,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借重首都资源,产业发展迅猛,不仅游人未少,还吸引了无数人才,从游人变为居民。
这一切都与天津市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区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宁河现代产业区及潘庄工业组团2012年被划入国家未来科技城,而天津未来科技城是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是借重首都资源、加快京津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天津市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管委会投资服务中心主任董洁介绍,借助于首都资源、人才引进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支持,未来科技城现代产业区正在打造“三基地、三新城”,即首都功能疏散的承接基地,国外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产业链完整的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转化基地;链接全球创新要素资源的高端产业新城、彰显智慧活力的宜居乐业新城、凸显生态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城。
天津市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区。天津市未来科技城宁河现代产业区(潘庄工业区)管委会供图
在人才引进方面,根据天津市海河英才实施计划和宁河区人才引进办法,给予人才补贴。如培育高端人才,实施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给予100万元经费资助;引育青年人才,连续3年给予入选者每人每年15万元经费资助等,吸引了大批人才。
此外,还有一系列民营企业总部支持政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智能制造专项资金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优惠政策等。如对在津新设总部的企业按实收资本给予补助。民营企业总部实收资本在1亿元至5亿元的补助1000万元;5亿元-10亿元的补助2000万元;10亿元以上的补助3000万元;支持企业评为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支持企业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含创新平台建设),分别给予不超过500和300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等。
政策、资金的鼓励激发了创业者的积极性,人才引进政策更进一步地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潜力人才。一系列“软实力”到位后,园区打“硬仗”的底气更足了,结合自身区位交通优势及产业定位,充分发挥现有载体承接能力,着力打造京冀产业承接基地。重点瞄准北京、河北等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项目资源定期进行对接。
董洁介绍,今年以来,仅宁河现代产业区接待及外出考察北京、河北企业共18次,已签约北京项目17个,河北项目1个。下一步,将继续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打造园区承接京冀产业集聚新格局。
天津也有“中关村”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矗立着一座吸纳京津冀创新创业项目的桥头堡——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下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入驻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后,两年租金免费,税收还有优惠,并且还为我们对接天津的农业市场,农学院的人才、技术等,产学研整个流程非常流畅。”科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胡建龙告诉未来网记者。
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未来网记者刘文静摄
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智慧农业领域的科技公司,总部位于北京。胡建龙介绍,刚开始他们也在考虑,如果搬到天津,人才和市场该怎样迁移,但是如今看来,不仅政策扶持力度大,税收优惠多,资源共享和人才支持也有保障。“所以,现在我们就只在北京搞原始创新和技术研发,在天津搞产业化落地,实现企业的大跨步成长。”胡建龙说。
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综管部经理李琦介绍,目前,科技园按照“引项目、搭平台、强服务、做示范”的运营思路,以“体制创新、政策突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工作举措,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转移,构建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生命科技、科技服务三大产业定位,加快链接中关村创新要素和资源,实现京津企业和人才的协同发展。
此外,科技园还将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政策交叉覆盖、探索产业协同与利益共享新模式、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1241家注册资本金123.43亿元,今年新增注册企业300家,注册资本金19.14亿元。
人才、技术加速涌动共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探索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提升电子信息综合国力”走进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下称“天津电子院”),鲜红的20个大字映入眼帘。
“天津电子院是从北京引入的一家重量级科研院所,于2015年7月20日成立,由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负责日常管理。我们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天津电子院办公室公共事务主管皮文理介绍说。
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未来网记者刘文静摄
据了解,作为清华大学设立的派出研究院,天津电子院在滨海新区政府和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支持下,发挥清华大学高水平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面向产业经济开展成果转化,破解了传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难题。
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皮文理告诉未来网记者,电子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首席科学家队伍,由清华大学教授、副教授和国际著名学者组成。这支队伍是天津电子院创新的源泉,既是孵化项目的技术发明人,也是未来创新成果的提供者。首席科学家与项目负责人密切配合,深度参与项目孵化过程,是项目孵化成功的重要技术保障。
此外,天津天子院还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共同培养人才,相关专业的学生有一年是在天津电子院完成学业,在电子院孵化的项目中进行深入的学习。
人才的涌动最直接的就是带动技术的流动,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自成立以来,天津电子院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突破。目前电子院成果转化项目池内共108个项目,63个已评审论证项目,注册成立34家企业,涉及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已建成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电子综合检测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公共实验平台,支持天津电子院成果转化,并面向全社会开放。
除了人才、技术的协同发展,资金流动协同也颇为重要。皮文理介绍,除了政府的扶植基金之外,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还推出金融支持方案,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投资力度,与多家机构合作成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在孵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天津电子院研究人员正在工作。未来网记者刘文静摄